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鉴宝人生

第一千零一百零五章 赵学义的运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男子听了老人所说,嗤之以鼻:得了吧,你说值钱就值钱啊再说了,就算值钱,也得是真的才行。更多小说 ltxsba.com而且,我有一点很好奇,如果真是价值很高的东西,你就这么放在这个布袋子里,说出来谁信啊

    老人怒道:我是刚从别人手里买回来,正准备回家,谁知道你撞了人逃跑不说,还打人啊

    那女子冷笑了一声:嘿谁叫你拦来着,都七老八十的人了,还不知道什么叫做不自量力吗

    你这人怎么说话呢难不成你们这么做还有理了

    听见这话,那位刚才劝架的中年妇女勃然大怒,骂了起来,其他人的脸色同样也都不太好看。

    看到楚琛脸色有些阴沉,男子连忙拉了拉年轻女子的手,让她不要说话,随后对着老人说道:反正不管怎么说吧,空口无凭我是不会相信的。

    这时,警察开口道:好了这不是有楚馆长吗,让他帮忙鉴定一下,不就行了。

    听了这话,大家才反应过来,还有楚琛这个专家在呢,于是老人连忙把东西交给了楚琛。

    前文说过牺尊为牺牛之形,但这件紫砂牺尊并非简单的对牛的简单模仿,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处理。头型比牛略长,耳朵也高高耸起,整个身体筋骨结实肌肉丰腴。整体造型有牛之壮而更显聪慧灵动。

    在牺尊的脊背中间部位,有一个类似酒壶壶盖的一个圆形盖,巧妙地形成了一个半环形盖钮。牺尊背上盖钮之下,就是把酒倒进去的入口。酒存在牛肚子里。而酒的出口,也就是现代酒壶的流。则在牺尊的嘴里,古人用牺尊倒酒之时,酒从牺尊嘴里流出,别有一番情趣。

    可惜的是,这件牺尊的一只后腿断了,而且断口也非常新,很可能就是刚才掉到地上被摔坏的。

    看到楚琛的视线从紫砂牺尊上移开,老人就连忙问道:楚老师,怎么样

    看到老人希冀的眼神。楚琛暗叹了口气,说道:老先生,很抱歉,这件紫砂牺尊和真品还有些差距。

    啊老人惊呼了一声,一幅不置信的模样。

    见此情形,楚琛就解释道:我为什么说它和真品有些差距呢,首先一点,明代紫砂壶刻款字体流行楷书,多为竹刀所刻。竹刀与金属刀刻款不同。易于鉴别。竹刀刻款泥会溢向两边,高出平面,留有痕迹;金属刀刻款是在泥平面以下。

    而这件器物的款识明显是金属刀刻的,另外刻法上细看起来。也陈仲美的真迹也有所差别。除此之外,这件器物在造型上看起来还有些生硬,泥料上也有些不同

    听了楚琛详细的解释。老人一阵沉默,他就算再怎么觉得不信。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打了眼。

    男子见此,幸灾乐祸的说道:哈哈。我就说了,怎么可能是真的呢

    你急什么急,我话还没说完呢这件东西虽然不是真品,但也是清末民初时期仿作中的精品

    楚琛瞥了男子一眼,接着又把他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向大家解释了一遍,最后说道:所以说,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件清末民初时期的仿品,而且仿的很不错,市场价值应该在两万块钱左右。

    说起来,凭男子的表现,他还是挺希望这件东西是真品,好让男子牢记今天这个教训。但如果确实是真品的话,就这么坏了那又太可惜了一些,而现在这个结果恰到好处,既能让男子赔一笔钱,又不至于因为损坏觉得太可惜。

    得知自己的东西还能值两万,老人心里也有些安慰,虽说这价钱和他花的钱再的有些多,但至少没让他血本无归。

    而对男子来说,两万块钱虽然不少,但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最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过,这也是因为有楚琛在场,不然打死他也不会赔这笔钱。

    那年轻女子去自己的车里取了钱付给了老人,老人也把那件损坏的牺尊交给了男子。随后,男子就说道:没我们什么事了吧,那我就走了。

    看到男子要走,警察连忙把他拦了下来:嗳嗳嗳今天的事故还没调查清楚,麻烦跟我们去一趟警局吧。

    男子眉头一皱,正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就看到楚琛的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就暗道了一声晦气,再也不敢多说什么,和年轻女子一起灰溜溜的坐上了警车。

    楚老师,麻烦给我签个名呗

    楚馆长,我这有一块祖传的玉佩,麻烦帮忙断一下代

    楚老师,我家有一件瓷器,听说当年是乾隆皇帝赏给我家祖上的,您能不能帮忙看一下

    楚老师,我家里有一幅唐伯虎的画,已经让几位专家都看过了,都说是真迹,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啊

    等警车离开之后,围观的群众就一拥而上。有要楚琛签名的,有想请楚琛帮忙鉴宝的,也有想出售物件的。一时间,楚琛周围好像突然变成了一个菜市场,连不远处的行人都惊动了,纷纷跑过来,想看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咱们一起来把这里打扫一下,门也叫人过来修一修,完事了就去吃晚饭。吴叔提议道。

    行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反正快下班了,楚琛把老五和周文平也叫了过来,人多力量大,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把店里清理干净。

    咦

    当清理了一半的时候,大家就听到在墙角处的周文平惊咦了一声。

    老周,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老五抬起头来问了一句。

    周文平指着一件东西。有些兴奋的说道:你们过来看看,这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啊

    有东西大家听了这话,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周文平指的东西是一只高度将近五十厘米的青花酒坛,酒坛的表面青花开光绘二幅纹饰。一面方形开光内人物故事,另面叶形开光内绘寒江独钓图。

    从纹饰的表现和青花的发色等方面来看,这应该是明末时期的酒坛。不过。青料发色不太正,画工也并不出色。只不过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民窑作品,估计就值个两三千块钱。这还是因为这个酒坛比较大,做起来并不容易的关系。

    现在,酒坛被人用什么东西把上半部给砸坏了,就更不值什么钱了,但正因为这样,反而让大家看到酒坛底部非常明显的隔层。

    见此情形,赵学义也有些呆愣,不可思议的说道:我是因为觉得这只酒坛卖不出去,才把它临时放在这里,真没想到它居然有夹层。

    朱大富笑呵呵的说道:老赵,那你也太马虎了一点吧,当初把它买下来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检查一下

    赵学义皱着眉头回忆了片刻,说道:这东西是我去年掏宅子的时候,主人家把它当添头送给我的,我哪会认真检查啊。

    吴叔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咱们还是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吧。

    话音刚落,楚琛就找了个工具,把那隔层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是一叠用厚厚的纸张包裹起来的东西。

    楚琛马上提议道:走吧,这里有些不方便,咱们到八珍玉食再说。

    大家没有异议,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和保安交待了一声,就一起走向了饭店。

    没到我老赵也有这一天啊

    进了包间,赵学义就哈哈一笑,连忙戴上手套,迫不及待的把纸给拆开了,就见里面放着三本经折装的册子。

    经折装是我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它是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经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

    赵学义激动的搓了搓手,接着就把其中一本折本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时,顿时就瞪大了眼睛,惊道:居然是石鼓文的拓片

    石鼓文,是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在石鼓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甲骨文那样的象形图画痕迹,也不似其他东周列国文字的散漫变体,而完全由线条组成。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甚至已相当注重章法布局。各篇字字独立,但又注意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偃仰有序,向背和谐。

    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现在这些石鼓被保存在故宫。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了,既然石鼓现在故宫,那拓片又有什么珍贵的如果上面的刻字全都清晰的保存,那么拓片的价值当然有限,但目前其字已多已经被磨灭了,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在这种情况下,拓片就拥有了研究的价值。

    而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宋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了岛国人。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然原拓己失,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岛国收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未完待续。。

    : 感谢浪哩个儿踉投的月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