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谁在暗算股指期货

第29节:作者股市预测与印证(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核心话语:中国再也不能对证券市场的结构型缺陷熟视无睹了。更多小说 ltxsba.com如果不能对中国股市正本清源,如果不能还其创造财富的本来面目,只能坐视其黑洞效应越扩越大。……当对国有股减持的方略、方式、方法认知到位后,国有股减持必然再度推向前台,并在此基础上,把中国股市改造成创造财富的加速器。这将是非常关键的一次推动。

    现实印证:以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998为分水岭,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最重要预期———“新老划断”在一年之后基本明确后,此前从2003年11月3日1364.06起,上证指数下跌26.8%,此后,至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上涨168%。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8月22日,宝钢权证上市,权证在其后的股改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预测评价:方向正确,预测富有想象力。

    原文照登:

    中国股市面临变成“财富黑洞”的危险

    怎样确保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超过腐败导致财富的损耗速度?在我个人看来,这已成为当下中国至关重要的课题。

    创造财富和毁灭财富的行为正同时上演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创造者通过自己的企业实实在在地创造利润,从而增加了个人和社会的财富总量;毁灭行为则是国有集体存量财富所有人缺位,财富出现了大量的制度性自然损耗,或者被偷盗者在转移财富的过程中产生了乘数级的损耗。

    前者凸显在民营外资等社会存量的增长上,后者则常表现在国有存量的损耗流失上。如果前者的增长速度快于后者,则总体而言,转型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就业环境就会越来越宽松,越来越向好;如果后者占了上风,则在市场资源萎缩之下,转型中国的社会矛盾将越来越尖锐,环境越来越苛刻。若前者能成为主流,整个社会形成正和博弈;若对后者放任自流,则零和甚至负和博弈将困扰中国。因此,鼓励前者,遏制后者,正成为当今中国最至关重要的生死高地。

    这一生死争夺的最现实高地是中国证券市场,股市就国有股减持的巨大冲突正显示了这两种力量的致命较量。

    现代证券市场的目的何在?是鼓励创造利润和创造财富!市场一方面根据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对于盈利增长者给予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市盈率的笑脸奖励;冷酷的另一面是,对于利润减少,创富能力下降者给与同样倍数的严厉惩罚,从而使得资源更快速更敏捷地配置给创富能力强的企业。如此成熟市场的基本特征必然是股价回归盈利基本面的。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鼓吹创富的证券市场在中国却被异化。第一,股市的第一项功能被确定为为国有企业募集发展资金,低效的国有企业成为上市的主角,创富能力旺盛的民营和外资企业反而备受冷待。从总体而言,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逆向配置。第二,为了保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将上市公司人为地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却不同价,非流通股反而常常控制价格是它十几甚至几十倍的流通股,从而违背了市场经济中所有合法资本都平等的基本原则。第三,证券市场的架构失衡、证券监管严重缺位,客观上放纵了上市公司的造假之风,同时纵容了庄家,令他们在二级市场上利用资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与所有者缺位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黑幕勾结交易,侵吞中小股民的利益。其结果是,股市作为现代社会创富的加速器,在中国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毁灭财富的黑洞;上市公司一年ST、两年PT不脸红的现象层出不穷。据思腾思特的报告:若以EVA(资本增加值)来衡量2001年中国1000多家上市公司,EVA第一次总体为负值,从总体上成为财富黑洞。

    黑洞的连锁效应是非常可怕的。一则上市公司的国有资产质量下降,势必降低国有银行的贷款质量;二来允许股票质押贷款入市,股市的兴衰跟中国金融业的命运捆成死结。

    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成败正成为中国转型成功的分水岭。

    证券市场化改革不能“叶公好龙”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