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暌违

5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血债

    雪,缓缓散开,落地无声。更多小说 ltxs520.com

    隆庆七年冬,天寒地冻,草木枯败。

    他是山西驻军中一名小小百夫长,在岁末严冬时,披一身三十斤重的冰冷铠甲,守着边防重镇——大同。

    今年的冬天这样漫长,漫长到酝酿出来年开春蒙古铁骑的铮铮响动。

    所有人都在被迫等待,这一个冬天过后,牛羊冻死,饥鹰饿虎似的蒙古人挥舞着弯刀,为边境小镇,带来一场又一场血腥屠戮。

    手中持着长枪,腰间挂着短剑,呼吸间都是白蒙蒙的一片,将心肺都冻出冰凌。

    他叫左安良,他的父亲是朝中首辅,他在荒凉边境,做一名小小士兵,他生得一副好相貌,不似三弟细白皮囊,他有一张线条利落的脸,英武犷,他的身体里留着蒙古人的血。

    他几乎已将左安良三个字丢弃,在大同,他们大都唤他阿良。

    胡二虎摇晃着短的身子,抬高手,一掌拍在他肩上,着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说:“阿良,饿带你耍去!”

    那时,一日美好,莫过于巡防后,躲在低矮简陋的营房里,喝上一口火烧火烧的烈酒。

    春,万物伊始,蒙古人终究是来了。

    这年,他未及弱冠。

    哭喊声,厮杀声,马蹄声,咆哮声,战鼓声……

    战场,不,是屠杀地,他一生都不会忘记,马叔齐肩而断的手臂还拽着他的铠甲,随同他的恐惧与悲鸣,一上一下地绕圈子。

    大同失守,蒙古人的铁骑踏过边城,屠城,放火,人妻女,烧杀抢掠。

    他侥幸逃脱,回撤怀仁。

    大同——大政与鞑靼的第一道防线就此毁灭,怀仁、山、应县自是不在话下。

    他提了校尉,依旧茫然,只想着,死便死了吧,没甚了了。

    可是,他在校场上见到他,一身戎装,寒光猎猎,却是细致眉眼,清俊容颜。

    他说,他要与所有将士同生共死。

    五六年未见了,承贤。

    阿良笑,他还是与儿时一般,空有一身意气。

    隆庆八年三月,太子代父出征。

    太子来了,打不过还是打不过。

    这个帝国,腐朽太久,除非天地倒置,莫得延续。

    承贤受了伤,肩上帮着绷带,露出结实匀称的身体,细白柔滑的皮肤。他召他来帐中,咧开嘴,傻呼呼的笑:“阿良,不会不记得我了吧!”

    承贤下颌还有血渍未尽,点缀着白皙皮囊,道不明的暗昧情愫。

    左安良一拱手,恭敬道:“末将不敢。”

    动作太大,伤口扯动,他疼得龇牙,却仍嬉笑道:“咱们打小一块玩,一起读书,一起练武,我虽是太子,但却什么都及不上你。”

    “末将惶恐。”

    昏黄的光,晕开他唇角浅笑,

    阿良嗅到桃李芬芳,清甜甘冽。

    大战,大败,他从死人堆里将承贤背出来。

    他奄奄一息,低声说:“阿良,你救我命。”

    阿良,阿良背上一道鲜血淋淋的伤,他看不到,顾不了。

    他已完满。

    战不能战,便只得和谈,拖延时间,等待救援。

    二十万禁军从各地调来,解山西之困。

    承贤笑着说:“阿良,救命之恩,教我如何报答?”

    他升了副将,这样快,半年间,从百夫长到虎贲营副将,旁人久而不得,他的心却悬起来。他说:“末将斗胆,愿调往京都,侍奉太子左右。”

    他舍不下,承贤承贤,像迷惑人心的妖,只需往他眼前一站,他便已然目眩神迷。

    承贤的妻,是阿良的妹妹,她叫宛之,娴静温婉,每每娇羞地,轻声唤他:“二哥。”

    他随同太子大驾,游幸繁山温泉。他眼见着他们戒牒情深,恩爱和睦。

    隆庆八年秋末,宛之诞下麟儿,名唤繁锦,依着孩子父亲的排行,小名便为三儿。

    有时,承贤抱着孩子,在他眼前,乐呵呵地傻笑。

    阿良也笑起来,他在远方看着承贤快乐,渐渐觉得满足。

    繁山行,深夜走水。

    他慌了,承贤还在深睡。

    人人都以为他疯了,烈火狂舞,安和殿眼看便要坍塌。左安良浇湿了衣衫,独自一人冲入火场。

    他不要命了,他已爱到疯癫,他只愿用他卑微命换承贤无恙。

    仿佛回到一年前,残肢满地的沙场,阿良将承贤背出来,孤寂的背影,踽踽独行,他救了两条命,阿良的,承贤的。

    他替承贤挡了落下来的横梁,半边身子烧伤,走出火场便倒地不起。

    承贤守着阿良,焦躁不安,却手足无措,他第一次如此厌恶自己。

    他害怕,这无端汹涌的情潮。

    他念着:“阿良,阿良,你要醒来,待你醒来,我将命还你就是。”

    他被缚在透明蚕茧中,看着阿良苍茫无措,却只得默默看着,他乱了,心惊,胆怯,畏缩,却逃不开。

    桃花开了又落,盛极则衰,万物循环,谁也躲不过的命理。

    桃花坠在窗棱上,风拂来,将有几分颓败色彩的花带进内堂。

    阿良醒来,瞧见清减的承贤,努力地笑,他嘶哑着嗓子,笑出一段悲戚,他只是说:“你没事啊。”

    那就好,那就好。

    长久的沉默,他已支撑不起,合上眼,沉沉睡去。

    独留承贤对着梦中的阿良说:“等你养好了身子,我们便回去。”

    那一个漫长的春天,永不凋零的桃花,漫天飞舞的柳絮,妙笔丹青,细细描绘,一桩缱绻缠绵,一处情好难分。

    他们做许多事,附庸风雅,谈古论今,激昂文字,高谈雄辩,同怀赤子之心,他们互引知己,击掌为名,有生之年,要以江山社稷为任,内清吏治,外驱蛮夷,还苍生一个升平安逸。

    他们论过的诗词,谈过的策论,奏过的曲调,辩过的学派。深深刻在左安良心中,至今明晰。

    微醺的夜,满室酒香。

    但左安良知道,他没醉,承贤也没醉。

    他们滚做一团,在春榻上,承贤抚着他凉薄的唇,他张开嘴,伸出舌头,含着承贤纤长的手指,一下一下,细细地舔着。

    承贤的身体展开来,四肢百骸都熨帖着,他迷离着眼看他的唇,终于收了手,缓缓吻上去。

    疯了,乱了,桃花落满地,碎裂碎裂,融进厚重泥土,再不相见。

    纵我一生,只疯癫这一回。

    他们将夙世的仇怨都宣泄在遮羞的布帛上,“嗤”、“嗤”,裂帛声,酣畅淋漓。

    左安良脊椎右方的皮肤已再回不到原样,新生的肌肤,丑陋地咧着粉色牙龈,嚣张大笑。还有一道刀伤,纵横而去,狰狞可怖。

    承贤轻轻吻上去,一寸一寸,暖着他,暖着他的伤,他的心,他的所有所有。

    左安良被阵阵发痒,他唇上的温度,熏得他浑身酥麻。

    他低哑着嗓音,沉沉道:“来,你来。”

    承贤压着他的背,双手绕到他身前,揉着他,捏着他,令他苦,令他沉沦。

    “我不想你再受伤。”

    他只说:“你来,不怕。”

    他低声诉说:“阿良,阿良。”

    他侵入,他痛苦。

    不,阿良,痛苦着承贤的快乐,心中如有甘泉潺潺流过,宁静婉转。

    来,在我的身体里沉沦,直到天涯,直到末日,抵死缠绵。

    承贤伸手去握住阿良滚烫的 器,他一声低吼,喘息不定。

    他们的身体连在一处,他们的呼吸一并急促,他们的起伏共同且快速,他们像从不曾分开的双生儿,今日终于不离不弃。

    浊白的 混杂在一起,汗水黏腻,承贤潮红的面色是一颗诱惑的果,他吻过去,狠狠地,带着决绝的意味。

    承贤伏在左安良背上,低声说:“从前,我总觉得丢了一件极其要紧的东西,却又记不起究竟是何物。原来,是丢了你,幸而,总算让我找着了。”

    左安良身下有血,他半眯着眼,默默不语。

    他已得救赎,就此完满。

    闭上眼,但愿黎明永不到来。

    承贤回到京都,左安良外调蓟州副总兵。

    十里长亭,承贤为他送行,萧瑟秋风中,无言对饮。

    翻身上马,有风盈袖,他狠心扬鞭,策马而去。

    他不能,那是他妹夫,他不能伤了宛之。

    一夕欢愉,一生足矣。

    承贤立在风中,久久不去。他清瘦的背脊,孤独而坚毅。

    宛之还是知晓了。她如往常一般,静静坐在小凳上,手边是在摇篮中酣睡的三儿,瞧见他进来,她仍是不动声色,一下一下推着摇篮。

    “二哥走了?”宛之仍旧含笑看着三儿,声音极低,仿佛不是在同他说话。

    承贤任福公公将外袍解了,换上件面料轻薄的,心上微微一颤,含糊应道:“嗯。”

    宛之突然抓住摇篮,令它不再动弹,悄声吩咐了:“都下去吧,我与太子有话要说。”

    娥太监都退了出去,门亦合上,屋子里太静,静的连呼吸都清晰。

    宛之笑,飘渺如云,“繁山行如何?”

    承贤端了茶,心不在焉,“不错。”

    她伸手去逗孩子的脸,轻声说:“我二哥呢?他如何?”

    承贤道:“那自然也是好的。”

    宛之抬起头,看着承贤,温婉一笑,话语却是寒森森的冷,“是么?好到床上去了?我怎不知道,自家哥哥原来竟是捡着床便往上爬的娈童!”

    承贤怒极,摔了茶盏,“胡说八道!又是哪个奴才在这嚼舌呢,今天非办了他不可!”

    宛之不过扬起眼角,睨着气急败坏的男人,缓缓道:“太子身边的人,跟着去繁山行的人,总不该是胡沁吧?”

    她将目光转向已被吓醒的三儿,低声自语,“原来你喜欢男人,原来你喜欢我二哥,那我算什么呢?三儿,你又算什么呢?”

    “你是我妻,我自会一辈子对你好,你又计较这么多做什么?”

    宛之的手已拢上三儿脖颈,她仿佛沉醉在梦中,兀自絮叨:“是呀,我计较这样多做什么?可我还记得,隆庆四年,十里红妆,我坐着十六人的大轿,从正阳门抬进东,你掀我的盖头,拉着我的手说,从今后,白首不相离,怎地变得这样快呢?”

    她的手,掐着三儿的脖子,越收越禁,她哄着孩子,轻声说:“你走吧,走吧,乖,别哭,一会就好了,一会就好……”

    承贤终于察觉,边喊着来人来人,冲上前去一把拉开宛之,甩手一记响亮耳光,“你疯啦!你这恶妇,竟要掐死自己的孩儿!”

    宛之却只是笑,细细挽上被承贤打散的发鬓,无声地笑,笑得他心中发寒,只听她默默念着:“我的孩儿?我哪里来的孩儿,我的丈夫喜欢男人,喜欢我亲二哥,我从何处得来的孩儿?三儿,将来你兴许还要管二舅舅叫娘亲呢!”

    娘进来将三儿抱走,宛之仍旧静静地站着,仿佛已然出离了尘世,无声无息,她已然死去,在他与他澎湃无羁的爱恋中。

    宛之说:“我爱了你那么多年,那么多年,你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宛之将承贤与左安良私交,及于繁山行所谈愤愤之言,全然记下,透露给言官。

    一封折,惊天地,太子结交外将,意图谋反。

    父皇将折子甩在他面前,面无表情地说:“当年你与良嫔厮混,朕只当你年纪小不懂事,并不计较,此番竟酿出大祸,你教朕如何?”

    他倏地跪下,“儿臣死罪。”

    第一个念头竟是,他无非是丢了太子位而阿良,这封折子会要了阿良的命。

    阿良,就当我还你救命之恩。

    他俯首认罪,将所有罪责包揽,只道此事与左安良并无关联,他私下联系之人乃左安良手下副将,左安良从不知晓。

    又与左丞相联系,买通了审案御史,左安良不过连降三级,保得一条命。

    皇帝下诏,废太子。

    是夜,他望着宛之安然面容,不禁问:“你满意了么?”

    这一次,他见到宛之的泪,她碎了心,拼尽了全力,不过见证他们愈发悲壮的爱。

    宛之摇头:“不,哪里够。”

    他有些晕,身体无力,软软载倒在地毡上。

    宛之锁了门,抽出剪刀来,他想喊,却没有力气,只得看着她,猩红着眼,步向死亡。

    宛之说:“我爱你,我的血里流的是你。”她展开剪子,比了比手腕,一刀划下,血似落花,一朵朵坠下,染红了素衣白裙。

    他的眼泪涌出来,呜咽着,费劲气力却毫无用处。

    宛之笑:“我爱你,我的里藏的是你。”她朝口刺下,拧转,活生生剜出一块鲜,啪嗒一声,她往他脸上砸,瞧着他俊俏的脸,被她的血染红。

    宛之已觉不出疼痛,她的心,早已被他碾作齑粉,落入尘埃,任人践踏。

    “我爱你,我的命里爱的是你!可我诅咒你,诅咒你永远爱而不得,诅咒你永远活在痛苦之中,不得解脱!”

    她合紧了剪子,往喉头□,她纤长的颈项破裂,血似泉眼,喷薄而出,恣意流淌。她的气管、肌、血管顺着巨大的口子展露出来,她一身是血,她还在看着他,一双眼,瞪得像铜陵。

    她看着他,看着他,死死看着他,至死不休。

    他醒来,瞧见满脸胡渣的阿良,他推开他,哭着喊道:“我错了,我错了,我害死了她,我将我的命还她,我还命给她!”

    阿良眼圈微红,沉沉道:“错了吗?我不过是爱你罢了,她容得下太子府里的女人,为何又刚烈如斯。我不过是偷偷爱你罢了,偷偷的,见不得光,连个可说的人都没有。”

    承贤流着泪,浑身发抖,“你走,你走,莫再来祸害我!”

    他变了,阿良不再是阿良,他早已费尽了一生温柔。

    承贤亦然,他藏在冰冷角落,时时受梦靥折磨,时时疑问,究竟错在哪里。

    夜谈

    左安良出现时,青青已在院子里坐了小半个时辰,暖阳照在身上,说不出的舒服熨帖,身子便也懒下来,软软的,昏昏欲睡。

    他手背上的伤已不再流血,但一身染血的青衣还是亮得晃眼,此刻竟冲青青没心没肺地笑起来,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好,好一个天生戏子。

    青青起身,挥退众人,又对福公公道:“公公去寻见三哥不常穿的衣衫来,伺候左大人换上,再吩咐几个嘴巴严实的,进去服侍。”

    左安良上前来,笑笑说:“公主不问是怎地回事?”

    青青面容平静,只淡淡陈述:“左大人将衣裳换一换,洗净了血迹再出吧,我这就先回了。”

    却不想,左安仁含笑面容陡然转了沉,一句也不答,转身便走了。

    青青揉了揉额角,扶着萍儿的手,几乎是累极,又几分摇摇欲坠之感。

    不要问,不要想,她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便是,天道循环,各安天命。

    “回去吧,闹了一早上,让府里给准备些致的点心,午膳就算了。”

    青青回到丞相府,左安仁自然是与白香腻在一处,至于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青青自然也是知道的——现下她实在闲着无聊,便唤了耳目,令他们一一说给她听,那柔情蜜意,倒让她腻个半死。

    待那几人下去了,青青便对萍儿道:“我已向母后那讨了五六个手脚伶俐的丫鬟,屋里这几个,便都打发到那四个女人屋子里,就说是本体恤她们侍奉驸马十分辛苦,多几个帮手也是好的,顺便敲打敲打,让她们都警惕些,别老让白香占尽风头。”

    末了又眨眨眼,促狭道:“不如给她们挑挑事儿?”

    萍儿这才抬头,低声道:“奴婢以为,家和万事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青青道:“我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萍儿略想了想,又说:“不过,依奴婢看,那白香确实不是好想与的,他日,也不知会给殿下惹出些什么腌脏事儿。”

    青青就着炭盆坐下,漆黑瞳仁映着劈啪上窜的猩红炭火,倒透出森森的冷意,“她若聪明便不会来惹我,她乃罪臣之女,左安仁这段日子不是忙着要帮她脱了奴籍么?便教她一辈子翻不了身就是。”

    萍儿替青青捶着腿,狐疑道:“那驸马那边儿?”

    青青撇撇嘴,不屑道:“他敢跟我对着干,那便是有人在我眼皮子底下挑事儿,你说,公主吃醋,杖毙一个贱籍小妾,难道还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萍儿自是低下头,应承说:“奴婢知道了。”

    青青懒得很,往逍遥椅上一倒,便闭上眼养神,屋里静了静,嘉宝从侧门挑帘子,轻手轻脚地进来,见青青睡了,便默默站到一旁。

    她本是里人,陪嫁到了左府,是伺候惯了青青的。

    恰时,青青眯起眼,望着不远处紫金杉木小柜说:“白香那的丫鬟走了?”

    嘉宝点点头,“是。”

    青青赞许道:“不错,隔三差五的邀她来这坐一坐,也让她家主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青青有些倦了,便示意嘉宝来揉两侧太阳,“这会子,白香总该收敛些,也不会有那些个失了宠的来这诉苦了,可真是麻烦。”

    早晨的光景还清晰地映在脑海中,左安良的血,承贤的疯癫,承贤在信中说,他这一生只信得过一个人,那便是左安良,故此,托付左安良在左府照拂她,算是代为兄赎罪。

    暖融融的时光,一摇一晃,就这样睡去,但愿无梦惊扰。

    醒来时已是夜里了,往上拉了拉羊绒毯子,正想再小眯一会,就见寒烟进来了,压低了声音对守在一旁的萍儿说:“二少爷请殿下过去小聚,你看?”

    萍儿低声道:“这是哪里来的事儿?就丝毫不知道避嫌么?真实越发放荡无礼,你便去回了他,说殿下小憩,现仍未醒。”

    寒烟点点头,这便要去了,却听得青青懒懒道:“等等,我去。”

    萍儿急了,张口便道:“殿下,这于理不合!”

    青青却是叫寒烟去同外头的人说,她一会便到。

    待屋中只剩主仆二人,便起了身,对萍儿道:“今早在里那一出你也是瞧见了的,我虽不想掺和,但若不去,更不知左安良会闹出什么事情。到底,说明白了也好。”

    换下衣服,披了件白色貂皮领子大氅,对镜子左右摆弄一番,到底神些,又道:“屋子里留下南珍嬷嬷就成,其余丫鬟侍婢都随我一同去。灯点亮些,步子迈钟点,闹得他们全知道才好。”

    夜里,冷风凉的透骨,青青揣着红铜手炉仍是瑟缩地走在长廊上,不由得暗骂左安良平白多事,还偏挑着数九寒冬冷月夜,好不折腾。

    进了北苑,先叫人通传一声,那随同来的仆役却道:“二少爷吩咐了,公主来了只管进去便是,不必通传。”

    青青颔首,再往前走一段便到了花厅,嘉宝上前敲门,半晌,却不见有人来开,青青皱眉,令人推开就是。

    门方大敞,便有浓厚酒味扑面而来,青青不由得捂住鼻子,半晌,方看清了,地上一横竖躺着三四个酒坛子,桌上还有一坛,掀了红缨封泥,正被左安良抓在手里,往桌上青瓷莲花盏里倒酒。

    这人,大约是醉懵了,门外站了一溜人,个个目瞪口呆,他竟觉不出半分,仍旧一杯一杯下肚,远远瞧着,跟喝水似的。

    青青拾了帕子掩住口鼻,又吩咐道:“门全开着,你们都去院子里候着,没我的吩咐,谁都不许靠近,萍儿随我一同进去。”

    因门开着,屋子里冷嗖嗖的,青青不解衣袍,只站在桌旁,静静看着烂醉如泥的左安良,“说吧,二哥找我所为何事?”

    左安良仰头看着青青,半晌,却又突然呵呵傻笑起来,且没个停,笑得人心里发毛,怕他疯了傻了,下一刻双目狰狞,猛地冲上前来掐死她也说不定。

    青青不禁后退一步,心里想着,他若再笑下去,我立马便走。

    而左安良却从笑容可掬转为满脸暴戾,突然吼道:“不屑?连问一问都觉得不屑是吧?”

    青青走几步,在他对面落座,四顾小厅后,方心不在焉地说:“茶盏盛酒,二哥倒是别具新意。”

    左安良又突然得意起来,“你不想知道,我就偏要说与你听。”

    说便说吧,不就是一段风流轶事,既然来了,便就是要听的。又看了看立于一旁的萍儿,青青道:“你先下去吧,也站远些,有些事情,不听为妙。”

    见萍儿走远了,左安良又憨憨笑道:“怎么,讽刺我?”

    青青掀了掀眼皮,不耐道:“跟本说话,你还是守点礼节得好。”

    “怎么?你要治我的罪?”

    青青道:“岂敢岂敢,你不是有我三哥撑腰么?能怕我?”

    左安良随即沉下脸来,一锤桌子,几乎是狠狠骂道:“你们皇家就这样冷淡薄情?他为你处处思虑,而你呢?就这么不屑一顾?”

    青青冷然,答他:“我只知道隆庆六年他曾伸手要将我掐死,如今又来装什么好人?”

    左安良霎时惊住,气势也弱下来,但仍反驳道:“你就这样不记他的好,专记着他的错处?”

    青青道:“是,我心眼小的很,恨不得找个机会弄死他报仇。”

    左安良眯起眼,眸中突发肃杀之气,摔了盛酒的茶盏,怒道:“你要杀他?你信不信我敢现下就结果了你。”

    青青勾唇,讥讽笑道:“你算什么东西,凭什么护着他?若说道生气,也是我三嫂从九泉之下爬上来找我,而你,这吵吵嚷嚷的算什么?”

    半晌无言,左安良已失了神色,口中呐呐道:“是了,我算什么,我算什么呢?”

    不经意间一瞥,他竟有泪涌出,片刻又消散了,青青心中不禁有几分懊悔,何必对他如此刻薄,这般刺激,想必他心中是极不好过的,但她心中有千种思绪,万般无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见了左安良这般要死要活的样子,便有心火上窜,忍不住要教他难过,谁让他素来就与她作对。

    今日受此奚落,该。

    夜风狂乱,忽忽地刮进来,青青冷得抱紧了红铜手炉,心里又将左安良横来竖往地骂了一通,恰时,他却似坠进了飘然化雾的往事,许久,才怔忪着絮叨地说开了。

    月明星稀,青青可以穿过敞开的门瞧见遥远苍穹一轮弯月妩媚婀娜,落下似水光亮。

    她有些奇怪,听完这样一个故事,居然可以平静地,安然地赏月观天。

    左安良抱着酒坛子趴在桌上,像是睡了。

    很静,将青青的声音衬得清晰明了。“这就完了?”

    “不然呢?还能怎样?”

    青青拢了拢大氅,笑问:“怎不说你娶二嫂的事情?”

    左安良被她问得无言,只得以手掩面,哽咽道:“我没有办法,既是她偏要嫁我,我也顾不上她了。”

    青青笑了笑,温婉娴静,一如当年的宛之,她就是这样笑着,质问承贤与左安良的风流事,青青觉得,她与宛之其实骨子里相似,但青青不会去毁了承贤,毁了他,便也毁了自己,她会害死左安良,令承贤一辈子活在痛苦里,尔后照顾好三儿,将来承贤荣登大宝,三儿就是太子,她便是一国之母,若还不解恨,便毒死承贤,他日三儿继位,她便又是皇太后,岂不风光?

    人,何必与命争。他不爱我,我又何苦爱他。

    青青道:“你瞧,你毁了两个女人,一个是你妻子,一个是你妹妹,这两人本该都是你最疼惜之人。可如今,一个心灰意冷,一个已不在人世。说到底,你足够自私。”

    不想,左安良却突然抽噎起来,在她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是,我该以死谢罪。”

    青青见不得他如此,便又转了话题,问:“二哥毕竟是外将,不日便要返回辽东驻地,还是莫要贪杯,以免因酒误事。”

    左安良已收了眼泪,俊俏脸庞被糟蹋的一塌糊涂,青青不禁叹息,到底是不爱惜自己个的人,又如何懂得爱惜旁人。

    “有些事情,既已无望,不如投身报国,兴许改明儿为国捐躯也全了丞相爷家的名声,不似现下,糟蹋自己,也糟蹋物件。三哥说央你对我多多照拂,但你不过是小小校尉,兴许三哥在看来,你是不世出之名将,但至少现下,我不信。”

    左安良道:“有些事情,你不明白,但或早或晚,总有一个人会教你懂得,至于其他,我自会返回辽东驻地,他日定要封王拜相,才不负他如此赏识。”

    青青皱眉:“你这是在诅咒我?”

    左安良道:“不,我是在祝福你。”

    青青一声嗤笑,不置可否。

    选妃

    年初,左安良便回了辽东驻地,走时青青并未相送,她躲在香闺里守着暖融融的屋子附庸风雅信笔成画,略略几笔,勾出一朵傲雪红梅,在莹白纸张上含着孤独中酝酿而出的傲骨,绚烂盛放。

    青青喜爱这样的颜色,红的彻底,像一簇烟花,壮烈而美丽,酣畅淋漓。

    转眼到了四月春暖,这日,青青赶早,往坤宁去。远远便听见里头莺声燕语,娇笑如铃,原是陈皇后将京城有名的管家小姐照进来说话,但大家心知肚明,都是为了太子选妃一事。

    方进门,青青向陈皇后见礼,继而是座上各家小姐起身齐齐行礼,放眼看去,七八美人,环佩叮当,乌发蝉鬓,云髻雾鬟,环肥燕瘦,各领千秋,这时下,倒有几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

    青青在陈皇后左侧落座,又对斜对面紫衣小姑娘说:“映冬妹妹也来了。”

    左映冬起身一福,娇笑道:“早上出门太早,怕扰了哥哥嫂嫂,便自己先进了,嫂嫂莫怪。”

    这一声“嫂嫂”喊得尤其甜腻,唇角梨涡浅笑,眉梢娇憨无邪,这样的女孩子天生就是要让人宠着的。

    青青也打趣着说:“我倒是想怪罪,可是不敢哪,若是不小心惹着了映冬妹妹,不止驸马得跟我闹,怕是我那弟弟也不会饶我。”

    映冬手里绞着帕子,往青青嗔怪一瞥,赌气道:“嫂嫂取笑我,回头我就跟三哥说去。”

    一时间,众人皆笑,青青不罢休,继续逗她,“咦?怎么你就跟你三哥说呀,我还以为你一会得去横逸跟前告状呢!”

    一旁陈国舅的女儿陈素兰与青青也是相熟的,便在一旁附和道:“瞧瞧,都耳子都烧红了。”

    映冬羞红了脸,嗔道:“坏嫂嫂,尽欺负我!”

    “好了好了。”陈皇后掩着笑,搭着青青的手说,“别再逗她了,瞧她那小脸蛋,都快烧着了。”

    青青倒是任起来,赌气说:“这还没成您媳妇儿呢,就这么帮着她来挤兑我了?一会横逸来了还不知要怎么欺负我呢!”

    陈皇后掐她一把,笑骂道:“瞧瞧你这小心眼的东西。谁说得过你呀。”女人们又是一阵银铃似的笑,陈皇后转而对一旁的季嬷嬷吩咐道:“去,把那镯子拿来。”又对青青道:“送你个难得的物件,免得你又说哀家不心疼你。”

    青青煞是委屈,反驳道:“我不就是说说么,哪有您说得那么小心眼?”

    “看来姐姐这点小子可算是有目共睹啊!”低沉嗓音,靡靡绕耳,惹得众人侧目,原是横逸挑帘子进来,抖擞黛螺青广袖,白玉簪子束发,长身玉立,面目清朗,笑容和煦,好一个翩翩少年郎。

    青青瞧着他唇角浅笑,恍如隔世——原来,这年岁,他已十六。

    大半年未见,青青有些不自在,垂目自省,缄默无言。

    陈皇后招呼横逸坐在身侧,横逸却任起来,赖在青青身旁描绘出无辜样貌,轻声问:“姐姐可是还生横逸的气呢?见着我来了,却又不说话了。”

    一旁伺候着的娥搬来把椅子,挨着青青身旁放下,横逸便也大落落坐下,更不顾场上多人,亲昵地拉了青青的手,不依不饶,“好姐姐,我这厢给你赔不是了,真不是故意不去看你,实在是课业太忙,先生不放人,对了,母后能给我作证!”

    他越握越紧,手心湿热汗珠全然黏着她冰冷手背,面上仍是言笑晏晏的模样,私下里,却使了十足力道,仿佛要硬生生将她捏碎。

    青青疼得皱眉,想抽开手,却被他按住,她来了脾气,当即恨不得给他两巴掌,他却突然松开了些,却仍抓得她逃脱不得。

    青青不耐,冷笑道:“我哪里敢跟太子爷计较,可是不要命了?”

    横逸见她满脸愠怒,越发得意起来,藏在袖下的手猫爪子似的,一下接一下挠着她柔软手心。

    他想她,想得心头阵阵慌乱,料不定再见她会是何种情境,他便躲着她,躲着自己的罪过,彷徨,孤寂,耐不住要进门来看她一眼,可是,怎么够,漫漫琴弦,一发不可收拾。

    陈皇后掩嘴笑道:“好了,青青,别跟你弟弟计较,他呀,就这嘴皮子厉害。”

    “怎么会。”青青也笑起来,却是看着横逸说,“到底还是我亲弟弟,我怎么舍得?”

    横逸不语,不着痕迹地松了青青的手。

    季嬷嬷双手捧着锦盒上来,陈皇后道:“端去公主那。”顿了顿又对青青说:“打开来看看。”

    青青还未反应过来,横逸就先动手,掀开锦盒,大半个身子斜过来凑在青青身前,细细看赏起锦盒里通体碧色的翡翠镯子,啧啧赞道:“可真是个好东西。”

    听得陈皇后说:“这是蓝田翡翠,周身无一丝杂色,晶莹剔透,触手升温,能定神护体,驱邪避凶,哀家看着就觉得衬你,快带上试试,可莫要再说哀家偏心了。”

    “谢母后赏。”青青依言想去碰那镯子,却被横逸抢先一步,还忙不迭招呼她说:“我来给姐姐带上。”

    一双双眼睛看着,青青无奈只得伸出手去,横逸将她袖子稍稍往上拨,露出莹白皓腕,再取了镯子带上,他却不松手,握着她,柔若无骨,细细端详,方才抬眼,瞧着她,声线似水,出奇温柔,一双墨色眼眸,深邃无垠,映着她略带三分薄怒的脸,仿佛要渐渐将她含化了。

    他看着她,说:“真好看。”

    青青慌了神,如同坠入无底深渊,没有人来相救,只能眼睁睁看着,弥足深陷,濒临死亡,不得往生。

    那一刻,横逸美得惊心动魄。

    蜉蝣众生,青青却只看见横逸一个,他说话,他微笑,他以指节敲击着扶手的小动作,顷刻间,他仿佛又已远去,上一刻他眼中流泻的温柔情愫,几乎都成幻象。

    人生似梦,梦如人生。

    午膳过后,几个官家小姐便也散了,陈皇后挥退屋内服侍娥,轻啜一口甘鲜醇和的西湖龙井,缓缓开口道:“太子,这些个姑娘中,你可有中意的?”

    这便是要定一定太子妃的人选了。

    可横逸依旧装出一副小孩子心,瞧着青青说:“我都光看姐姐去了,没瞧得清楚她们是什么模样。”

    “少跟我这胡沁,是给你娶亲,你自己不拿主意,到时候不如意了,可别又来怨哀家!”

    横逸笑嘻嘻地说:“母后莫气,我瞧着表妹还是不错的,有几分母后凤仪。”

    闻言,陈皇后满意,颔首道:“素心那孩子,子虽有些任,但也是年纪小,再过个几年便好了。我瞧着,映冬和青岚也不错,你们看呢?”

    横逸一时又认真起来,“我看着,程小姐更大气,映冬妹妹倒是可爱,素心妹妹呢,什么都好,就是子烈,就怕到时候,我得让她欺负死。”

    陈皇后这厢不悦了,啐道:“是了,这会子,随便个外人都比你从小玩到大的表妹强。”

    “怎会,母后错怪儿臣了。”青青看着,横逸面上仍是玩笑模样,但眼中已起了厉色,此刻隐忍不发,大约是还不想与皇后撕破脸来。

    又说:“上个月父皇才当着文武百官训斥舅舅,说是侵吞赈灾款项,私占田地无数,按理本该判个罢职流放,但看在母后的面子上,只削了爵位,如今母后要我娶陈家小姐,是将儿臣的前途置于儿戏吗?”

    陈皇后怒极拍案,喝道:“你——你这是什么口气?”

    横逸又转了笑脸,忙不迭赔不是,“儿臣一时胡言,儿臣该死,母后息怒。”

    青青放下茶盏来,温和笑道:“母后何必与这混小子计较,要我说,素心妹妹的品行样貌都是极好的,这样的人物,打着灯笼还找不着,平白给了这不识好歹的东西,岂不是委屈了人家?我瞧着,程家长孙程皓然不还未成亲么?他与素心妹妹,家事人品都是相配的。”

    无非是要给娘家人寻个好出路,既然攀不上皇亲,便嫁世家子,更何况程皓然是出了名的俊杰人才,嫁入程家那样的大户,亦不算吃亏。

    陈皇后这才缓了缓,抚了抚额角,疲累道:“素心不成,那便剩下左家与程家两位姑娘最合适,青青你说如何?”

    青青闻言一笑,要她来拿主意,那便是偏向左家了。横逸陡然紧张起来,静静瞧着她,心下却打算着该如何反驳,却听她轻声道:“母后不记得了,左家早已出过一位太子妃。”

    横逸笑,好一招四两拨千斤。

    陈皇后沉吟道:“确实不详。”

    静默片刻,便听她吩咐道:“行了,那便是程家姑娘程青岚了,明日我便与圣上说。”又对横逸道,“你可如意?”

    横逸这才像十五六的少年,傻乐着起身,朝陈皇后一拜道:“儿臣谢母后恩典。”

    陈皇后扶着季嬷嬷起身,对二人说:“哀家也乏了,你们都下去吧,青青先回碧洗阁休息,别忙着回去,哀家看你这脸色可不好,晚膳便在里用,哀家吩咐他们做些你爱吃的。”

    青青忙见礼,“谢母后。”

    与横逸一同出门去,青青便准备往碧洗阁去,正想着如何甩脱他,一回头,他便已没了踪影。

    也好,省的麻烦。

    进了碧洗阁,青青便换上莲花纹连身云锦睡袍,天热,她便睡在春榻上,身上薄薄一层小毯,与外间只隔着一层红梅傲霜八面屏风,萍儿就在外头守着。

    青青倒真是困倦,不知不觉意识便渐渐模糊起来,只觉得身后越来越热,仿佛是人,灼热的呼吸烧着她颈项,燃过她似真似假的梦境。</P></T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