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龙腾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个太监闯后宫

第 36 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再看二将,已经停手,那身披白色战袍的俊秀少年,手执亮银枪,枪

    尖寒光闪闪,抵住黑甲将军的咽喉,显然已经获胜。龙腾小说 ltxs520.com

    钱伍林满面涨红,羞怒交加,一双暴眼狠狠瞪著李小民,恨不能将他

    撕成碎片。只是自己现在命悬人手,虽然是狂怒不已,也不敢造次。

    李小民缓缓收回长枪,挂在马颈上,含笑拱手道:「钱将军,承让

    了!」

    钱伍林哼了一声,无颜回答,听得场边欢呼声响起,都是李小民部下

    的军兵。回头看着自己部下将士惊骇颓然的表情,钱伍林羞得无地自容,

    只恨不能在地上找一条缝,钻进去躲起来。

    周皇后看得欣喜,点头微笑道:「小民子果然勇武,不枉本宫对他一

    番栽培。既然胜负已分,就让李小民挂印出征吧!」

    钱松在一旁闻听,心中不服。今天这事,明显是周皇后与周泰一派,

    仗势欺人,不让大将出征,反倒派了一个小太监出战,说到哪里,都说不

    过去,当下据理力争,道是李小民未曾经过战阵,陡率大军,只怕会误了

    战机,耽误国家大事。

    周泰见李小民获胜,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哪容得他这般狡辩,当下与

    他争论起来。二人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引得他们两派的官员,也纷纷加

    入了争吵之中。

    周皇后看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只得将目光落向秦援,询问道:「秦老

    将军,据卿之意,该当派谁出征?」

    周秦两家,现在走得较近,只因李熊已经搭上了阴山派,这让深知仙

    家威力的两家都感觉到了威胁,因此不得不暂时联手,共抗钱氏。现在秦

    援部下大将都不在金陵,按理来讲,秦援非得卖个人情给周氏不可。何况

    李小民虽是最近深受周皇后栽培,已隐然算是周泰一派,算起来还是秦援

    的外孙女的乾弟弟,他若得了兵权,对秦氏一脉也有好处。

    秦援踏上一步,躬身拱手,沉声道:「既然娘娘问起老臣,臣只好举

    贤不避亲了:臣保举一人,乃是当朝贵妃秦氏,虽是女儿之身,却自幼随

    军出征,身经多次大战,腹中韬略,比之老臣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武艺

    精熟,不下军中大将,十几年前,曾在老臣面前亲自与敌将拼杀,斩杀敌

    将于马下。若由她统兵,定可一举破敌,扫平贼寇!」

    旁边两派官员正眼巴巴地等著他出来说话,想不到他竟然另推自己女

    儿出战,都不由大为惊讶。

    说起来女将出战之风,在南唐也是由来已久。当年第一任唐皇李知浩

    的夫人,亦是出身武将世家,当上皇后之后,常主持政务。曾有大将不服

    女子主政,拥兵造反,当时李知浩有病在身,无法出征,他的皇后竟然亲

    自率军出征,斩了叛将首级回来,让李知浩惊喜赞歎,道是一代女英豪,

    足令男子汗颜。从那之后,南唐女子的地位就高了许多,至少在皇家,女

    子也是深受重视,皇后妃嫔统兵出战、扫平叛匪之事,在三百年内,也有

    过几次。比之别国,要差异许多了。

    这一次,秦援推荐自己女儿出战,也不算太过骇人听闻。那些武将都

    兴奋起来,虽然自己没有统兵出战的资格和能力,但是能推举自己这一派

    的贵妃出战,也是一件好事,都在一旁鼓噪起来,拼命地替秦贵妃说好

    话,另两派的官员自也不服,当下三派吵成一团,几乎听不清谁说的是什

    么。

    周皇后微蹙娥眉,轻抬玉手,凤辇边侍候的大太监会意,大声道:

    「禁声!皇后娘娘在此,不可惊扰了凤驾!」

    众官声音渐渐低了下来,归于平静,举目看向周皇后,等待著她的裁

    决。

    周皇后微微沉吟,众目睽睽之下,也不可过于偏袒小民子,便淡然

    道:「既然秦老将军举荐,便命秦贵妃挂印出征,由李将军担任副帅,率

    镇邪军,充为前锋好了。」

    周泰在一旁看了,与周皇后对视一眼,心下明了:小民子虽然武艺仙

    法俱都出众,但终究年轻难以服众,只恨自己这边没有什么杰出的军事人

    才,若能拉拢到小民子,可为强援。尤其是他在仙法上的造诣,对本方十

    分重要,能否夺到兵权,倒在其次了。不如就派秦援的女儿挂帅出征,卖

    个面子给秦援,两家联手,共抗钱氏与他们身后的修真道门。小民子见了

    这般情景,也不能不感激周皇后的知遇之恩,如此安排,也算得上称心如

    意了。

    周泰打定主意,向上躬身拱手,称:「皇后所言极是,臣无异议。」

    他那一派的官员,与武将们一起,同声称颂,道是皇后断事公平合

    理,众人都心服口服。

    钱松见此情景,知道两家联手,自己暂时是讨不了好去,也只有咬牙

    忍耐,面上却是一派笑容,低头表示自己愿听从皇后的安排。

    如此一来,李小民便成了南征平乱大军的副帅,虽然未得到主帅之

    位,可是初入军中,便能当此大任,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永州城上,戒备森严。数万叛军将整个城池守得铁桶般森严,一心要

    挡住朝廷来征讨的大军,等待援军到来。

    上个月,一直率部下盘踞在蟠山湖的匪首宋大江,率军突袭,大举进

    攻永州城。城外百姓,本就被贪官酷吏压榨得喘不过气来,纷纷揭竿而

    起,从贼造反,与贼军一同攻打永州城。

    镇守永州的守将,虽然贪婪残酷,打仗却是一把好手,部下军兵抢劫

    百姓从不含糊,打仗也不肯示弱,与宋大江一场火拼,趁虚偷袭,连夜斩

    杀了宋大江,却被他部下副将林魁率援军一阵狠杀,当场砍死永州守将,

    杀散守兵,夺了永州城。

    宋大江既死,部下各路头领群龙无首,相互争夺首领之位,无心进

    取。因此才给了大唐朝廷喘息之机,派出讨贼大军,前来平乱。

    见大敌当前,众头领也不敢再争夺权位,俱奉宋大江的遗孀洪三娘为

    主,号称大顺朝,同心协力,准备共抗朝廷大军。

    洪三娘此时在南方招揽兵马,正在率军向永州而来。永州城,现在是

    由贼首林魁占据,手下十万兵丁,大半都是刚聚拢来的流民,进了城之

    后,不说别的,先轰轰烈烈地抢他娘一场再说。城中富户,都被抢得乾乾

    净净,连同妻女都被拉去做了军妓,男子自然是杀头了事,免得他们再想

    什么报仇大计。

    新来从军的流民,见老兵们抢得畅快,也不由眼馋,便去把永州城中

    稍微有点家底的人家,都去抢了一遍,自然也捞了不少好处,倒让那些被

    抢人家,死的死,逃的逃,女子也都被抓去奸而后卖,让新来投军的流民

    也赚了个心满意足。

    城中街上,到处都是尸体横积,还是林魁嫌看着不好看,还怕有了瘟

    疫,就命人拉去城外掩埋。埋的士兵也懒得动手,随便挖了个万人坑,将

    尸体向里面一填,上面盖点土,就算了事。

    永州城经此一劫,一片凄凉景象。城外百姓,却都纷纷往永州而来,

    只因在自己家乡也是被贪官污吏逼得活不下去,若来投贼,还可有顿饱饭

    吃。而大顺军虽然抢掠平民,却不抢穷人,只因穷人就是抢也抢不出什么

    东西来。所以那些穷人都抢著来投军,那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抢劫富户

    了。

    永州城戒备森严,紧张了数日,终于得到消息,听闻朝廷大军由大将

    秦援之女,当朝秦贵妃率领,共起十余万众,正在由各处调集,向永州行

    来。

    而秦贵妃本人,率领朝中精锐军队共五万人,自金陵南下,渐渐逼向

    永州。只待各州调来讨贼的兵马聚齐,便要发动攻击。

    听到这个消息,永州城中大顺军内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以朱演达为首的大将一力主张,要趁著敌军未曾聚拢之时,挥军北

    上,迎击秦贵妃所率主力。想她一介女流之辈,能有什么见识,若能一举

    击溃敌军,擒杀秦贵妃,朝廷各路兵马,定然惊慌失措,而大顺军的士气

    威望,亦能大增,将来挥军北上夺取金陵,亦非难事。

    而另一派却是由林魁的亲信将领洪北通为首,坚持秦贵妃本是名将秦

    援之女,虽然名声不著,终究是将门虎女,不可轻视。既然被朝廷命为统

    帅,必有过人之能,茂然率军北上迎击,若有败绩,反而乱了军心。不如

    坚守永州,只待洪三娘援军一到,便可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敌军。

    两派终日争吵,林魁也委决不下。最后定了个主意:给朱演达三万人

    马,前往迎击秦贵妃的精锐部队,剩下的人,坚守永州,以待后援。

    朱演达倒也不嫌人马少,反正他带去的有一小半都是精锐,反倒是留

    在永州的七万士兵大都是新招来的,没什么战斗力。当下里斗志昂扬,率

    军北上,一心一意只想击破敌军,最好还能逮住秦贵妃奸个痛快,让自己

    这穷苦人出身的泥腿子也能尝到皇妃尊贵玉体的滋味。

    第八章 初战告捷

    朝廷大军缓缓南下,李小民骑著雪白骏马,率军走在最前面的位置,

    看着道旁村庄里一片狼籍,百姓们躲在庄中,用惊慌恐惧的目光看着自己

    这支军队,不由心中暗歎。

    自己这支军,并不是第一支到此的部队。那些大顺军已经到了这一

    带,先把这里抢了一遍,然后因听说朝廷派军南征,因此缩回永州,把这

    一带留给了官军。

    在自己未来之前,已经有一两股官军经过,把这一带又抢了一遍。自

    己部下虽然被严令不得抢掠,但是后面来的部队归秦贵妃统属,不听自己

    号令,只怕还是要按照传统,先抢个痛快再说。

    虽然看着那些百姓可怜,李小民也不打算去向秦贵妃进言,要她约束

    部下。她初做统帅,什么事都不熟悉,底下官兵也未必心服女人的领导,

    自己再给她添麻烦,也说不过去。何况她的命令,士兵们不一定喜欢,若

    强行禁止士兵抢掠,必然降低士气,说不定还会激起兵变,那时麻烦就大

    了。

    看着田野上百姓们惊慌逃散,想着前方大顺军的抵抗,李小民心里暗

    歎,自己在这个时代,倒成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了。

    当初听到宋大江造反之名,先把李小民吓了一跳,不知道是不是宋朝

    的宋江起义重演了。仔细思考了好一阵才明白,这个世界与自己的世界不

    一样,这次起义明显不是那一次,不过有才能的人,在哪个世界都会露出

    头角,而这些参加起义的大将,有没有原来那个世界有过名气的人,他就

    无法确定了。

    想起从前的农民起义,李小民心里就有点困惑。为什么象矮脚虎王英

    这样捉住无辜路人割心掏肝,吃人心下酒的恶魔贼寇,也被称为是农民起

    义军,正义的代表?张献忠杀人如麻,无数无辜百姓都被残杀,川中人民

    为之一空,为什么历史上讳莫如深,不置一词,反而将他与李自成齐名,

    成为一个伟大正义的英雄?这么明显的不合道理,那些地位崇高的文学评

    论家和史学家怎么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难道个个脑子都坏掉了吗?

    这个疑惑,在李小民小时候无法解答,到了大些,才渐渐明白,那些

    权威的脑子没有坏,坏掉的是良心。为了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一点文人

    和史家的良知都不敢留下,满口都是明目张胆的谎言,反正他们也知道,

    没有人胆敢反驳他们这些定鼎之言的。

    在从前,年轻气盛的李小民自以为受了这些权威的愚弄,大为愤怒,

    一直以为这些人是天生的厚颜无耻,非人非类,不说谎话就活不下去。再

    往后,李小民经事渐多,渐渐学会了宽容,对事物的看法改变了许多,想

    想这些人活著也不容易,若有一句话说得不对,被人误以为批评造反军队

    的言论是借题发挥,攻击农民起义,甚至是影射造反起家的朝廷,只怕会

    祸及满门。哪怕是为了自己家里的老小,也不得不说些违心之言,不管这

    些话是多么明显的可笑虚伪,也只有闭着眼睛说出来。

    更何况,中国文人的气节,早已断了。自方孝儒被诛十族之后,李小

    民再也没听说过有什么有骨气的史官。而满清三百年统治,文字狱无数,

    将中国文人的气节,自根子里彻底铲除。偶尔有一两个返祖的文人史家,

    也在刚一冒头时,便被当头一棒,迅疾轰杀。

    因此上,在李小民从前的世界,莫名其妙的言论铺天盖地,任何明显

    不合情理的权威定论,都被端著泥饭碗的教书匠们拿去灌输给孩子,不管

    孩子心里有多少疑惑不解,也无人给他们解答。

    现在,李小民率军南征,心里却在苦笑,自己现在的行为,只怕会在

    千年之后,被人说成是残酷镇压正义的农民运动,象曹操、刘备镇压黄巾

    一样,成为后世史学家诟病的污点。

    不过,李小民又扬眉一笑:千年之后一小撮无耻文人的叫嚣,又有谁

    去理会!纵然他们能将这些对自己不利的言论流传数十年,几世之后,这

    些人的言论和他们本身也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无人理睬。反倒是自己

    东征西讨的功绩,会流传千载,为后人万古传诵。就象成吉思汗杀人上

    亿,种族灭绝的行为干了一辈子,足以让希特勒俯首拜为祖先,还不是被

    后人顶礼膜拜,尊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不过,这得有一个前提:受人称颂的帝王、将领,得能够成为最后的

    胜利者才行。至少也要象岳飞、诸葛亮一样,在合适的时机死去,让后人

    万古赞歎,为他们的壮志未酬而扼腕歎息不已。

    想到这里,李小民回身大声下令,要部下们打起精神来,一旦攻下永

    州,夺了贼寇抢来的财物,封赏定然十分丰厚!

    有了美好前景的吸引,士兵们果然精神倍增,走起路来也有了劲头。

    当天晚上,就赶过了三个郡县的属地,在野地里扎营歇宿。

    前面的探马逐渐来回报,道是朱演达率三万精兵,已出永州,北上迎

    击朝廷大军。而他的先锋官,名唤陈明,率三千军走在最前面,距此已不

    足百里。

    李小民部下,也有三千军马,除了镇邪军原来的一千人,秦贵妃又拨

    给他两千士兵,供他调度。

    既然是大军的副帅兼先锋官,李小民自然不能弱了气势,因此定下主

    意,明天一定要初战告捷,以提高士气,并在秦贵妃面前好好露一下脸。

    一想起秦贵妃那性感高挑,充满了女性成熟魅力的诱人身材,李小民

    就止不住身上发热,只可惜她率大军在后面十几里外,不然深夜跑去偷

    窥,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军中没有女子,仅有的女兵还在后面的大军中,负责服侍保护秦贵

    妃,同时负有监督她的职责,免得她和士兵将领在一起,擦出什么火花

    来,有损皇家威严。李小民被心中对秦贵妃的渴望弄得心底火热,没有办

    法,只得召出月娘,把这美貌女鬼抱到榻上云雨起来,同时在帐中布下禁

    制,免得被士兵们听到,眼馋心热,再跑到民家去干出些掳拐民女的勾当

    来。

    第二天,大军拔寨起程。李小民有仙术垫底,虽然夜里没睡多久,精

    神还是好得不象话,拍马前行,率军一路向南行去。

    正午时分,大军在路上遇到了陈明率领的军队。两军相会,倒不急著

    攻击,各自扎营造饭,只待吃饱了饭,再行交战。

    吃完饭后,李小民寻思著找些事情来消化消化食,便拍马提枪,率军

    出了营门,在阵前讨敌骂阵。

    陈明早听说敌军的先锋官是个太监,心里充满了鄙夷不屑,对腐朽的

    朝廷轻视不已。现在一听说这个太监居然有胆量率军在前面骂阵,不由好

    气又好笑,也提起宣花巨斧,率军出营,去会一会这个不知死活的太监。

    来到阵前,举目前望,却见两军阵上,一员小将面目清秀,身穿银盔

    银甲,手提一枝长大锋利的亮银枪,跨下白龙雄驹,浑身上下一根杂毛都

    没有,却是一匹难得的好马。那将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有一股清朗气势,

    眉宇间隐有杀气浮现,横枪立马,站在两军阵前,那一股沉稳气势,颇有

    名将之风。

    陈明看得惊讶,想不到这太监是个如此年轻的少年,而且似乎也不

    弱,当下收起轻视之心,举手指著李小民,大喝道:「前面何人,报上名

    来!」

    李小民昂首挺胸,放声大喝道:「吾乃大唐讨贼军副帅、先锋官李小

    民是也!尔是何人,通名受死!」

    陈明冷笑道:「吾乃大顺军先锋官陈明,你既然敢来,可敢与我在阵

    上单打独斗么?」

    李小民一听,正合心意,也不多说,拍马向前疾驰,挺枪直取陈明。

    陈明一见,也颇为欣赏他的胆量,挥动大斧,拍马冲出,胯下骏马奔

    跑迅速,不多时便冲到李小民面前,挥起巨斧,狠狠向李小民头上劈去。

    李小民举枪上迎,当的一声巨响,宣花巨斧被枪尖挑开,滑向一旁。

    二马交错而过,李小民回目斜视陈明,心中好笑,这般武艺也敢来阵

    上讨战,比之自己部下优秀的卫兵,还要差上好多。

    他与陈明打马盘旋,战在一处。亮银枪东挡西杀,将自己团团护住,

    也不进攻,只是耐心看着陈明的斧法,看看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陈明见他不进攻,只道他是怕了自己,宣花巨斧更是舞得虎虎生风,

    斧势漫天,当时便将李小民笼罩在里面。

    他部下兵丁见了,只道将军将敌将杀得没有还手之力,不由大喜,都

    纷纷欢呼雀跃起来。呐喊之声,响彻旷野。

    北面,李小民部下军兵却是一片沉默,担心的目光看着自己这位太监

    首领,只怕他被敌人所杀,那时自己的性命,也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了。

    与陈明缠斗一阵,李小民见他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心中微感失望,也

    不再与他纠缠,大吼一声:「贼将受死!」

    亮银枪如毒龙出洞,暴烈刺出。陈明正舞宣花巨斧舞得高兴,忽然见

    这一枪势头猛烈,难以抵挡,不由大惊,慌忙回斧劈去。

    斧刃重重斩在枪尖上,李小民却是双膀用力,大吼一声,硬生生将宣

    花巨斧挡开,挺枪疾刺,重重刺在陈明胸前。

    锋利的枪尖迅疾将陈明的护胸甲刺破,轰然刺透胸骨、内脏,直达后

    背,」噗」地一声,自后心刺透出来。

    陈明的脸上,现出不敢置信的痛苦神色,手中一松,远远地将宣花巨

    斧丢了开去,重重摔落地面,发出一声闷响。

    他的眼神,茫然地看着面前的俊秀少年,想不到自己英雄一世,竟然

    死在太监之手!

    李小民用力拔枪,鲜血顺著拔出胸膛的枪尖,箭射而出,将马前地

    面,染得一片殷红。

    大顺军兵,陡见此变,不由个个胆战心惊,呆呆地看着陈明的尸体缓

    缓自马上跌落,整个军队,鸦雀无声。

    另一边,沉默许久的朝廷大军,却是人人兴高采烈,放声狂呼,欢呼

    声震耳欲聋,雀跃起来的人群,让北方的军队看起来便象欢乐的海洋。

    李小民努力让自己不去看地面上那还在挣扎抽搐的肉体,强忍著恶

    心,挥动鲜血淋漓的长枪,大声怒吼道:「尔等若肯归降,还可保住性

    命。不然的话,陈明便是你们的榜样!」

    染血的枪尖,在空中狠狠一甩,寒光闪烁,直指南方叛军。

    后面的副将见主将的动作,慌忙下令:「擂鼓,进攻!」

    轰隆隆的战鼓声骤然响起,三千士卒,个个争先,挥动著锋利的刀

    枪,疯狂地向已经消失了战意的大顺军冲去。

    未曾等他们冲到面前,已经有精乖的士兵从大顺军中悄悄溜走。待得

    朝廷大军如狼似虎般冲杀到大顺军前,白刃相接之时,大顺军兵,更是胆

    战心惊,只勉强抵挡了一阵,便被狂冲而来的骑兵将战阵彻底冲溃,看着

    狂野呐喊、挥刀杀来的敌军,再也抵挡的能力,漫野奔逃。

    李小民骑马立于阵上,看着自己的部下四处追杀敌军,心中渐感欣

    慰。

    经过自己的残酷训练,这一千镇邪军将士已经是百炼精兵,奔跑的速

    度和耐力、战斗的技巧已经远远超出了别的军队。而那两千新兵在他们的

    带动下,也发挥出了超常的实力,追杀贼兵,毫不手软。而贼军果然是乌

    合之众,只不过死了一个主将,就再无战斗意志,光想着逃跑保住性命,

    只能任由自己的部下驱赶宰割了。

    李小民部下镇邪军中,有三百骑兵,是他咬牙掏出大批军费买来战

    马,又让士兵们训练了许久才锻炼出来的。此时在追逐战中,发挥出了强

    大的作用,从后面催马追上敌军,奋力挥刀,将他们狠狠砍倒在地,口中

    还按著李小民的吩咐,大声喊著:「降者不杀!」之类的话。

    听到这样的喊声和背后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心胆俱裂</P></TD>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